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中國歷史上的兩次重大突變

 

張宏傑著作《簡讀中國史》

張宏傑,1972年生,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后,現供職于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特聘簽約作家。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乾隆:政治、愛情與性格》等

 我曾讀過他寫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事隔多年,內容已經忘了,但當時是連着讀了一周看完的,可見他的文筆很吸引我。我有一個習慣,一旦覺得書寫得悶,就會暫時不看,換另一本。能吸引我不換書的歷史書屈指可數。正如張宏傑在本書的序言中指出:「現有的通史,很多都有同一個問題,那就是重史實而輕史識,只注意羅列知識點,並沒有把這些知識點背後的邏輯線打通,也就是說,沒有下功夫梳理歷史背後的規律。」我也有了閱讀此書的目標:聚焦歷史規律與路徑,拆解歷史大問題。

 規律一,中國歷史上有兩次重大突變:周秦之變和全球化之變。在周代封建制下,中國是由一個個「小國寡民」組成,和後來歐洲中世紀的貴族時代相似,屬於半自治狀態。秦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中央派官員管理地方,中國進入帝制時代,中央集權不斷完善,直至國家可直接控制每一個人。無論徵稅還是發兵,都由國君說了算。第二個變化,是捲入全球化。這個變化起自鴉片戰爭,即李鴻章所謂的「三千餘年一大變局」,內地歷史教科書把它叫做「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不得不面對全球經濟新秩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背誦《國殤》

中美關稅戰開打,我也開始背誦屈原的《國殤》,《國殤》一開頭就描繪了大戰的激烈,慘酷,氣氛肅殺,楚軍將士視死如歸,令人敬佩。請DeepSeek寫了一首《滿江紅》。文尾所附是一首蘇聯軍樂《不朽的軍團》。 《滿江紅·讀國殤有作》 (DeepSeek作品) 刃卷雲崩,驚回首、旌旗半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