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法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法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霸王道雜之」的統治藝術


  漢宣帝提出的「霸王道雜之」有著深厚的思想淵源。早在先秦時期,圍繞「王道」和「霸道」,儒家與法家兩派便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學說。一方要求施行仁政、德政,任用精通典籍的士大夫,實現三代的治世;另一方則強調法令的權威,通過組建高效的官僚隊伍,最終富國強兵。雙方的理論鬥爭隨著秦國利用法家「霸道」統一六國而暫時告一段落。

  然而秦二世而亡,根本原因便在於過度倚重法家學說,丟失了民心。此後的漢朝雖然承接秦制,但也不得不尋求調和轉圜之道。不過,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根源於黃老之學,「霸王道雜之」的面貌尚不顯著。

  漢武帝是第一個明確以「王霸兼采」「儒法並用」的思想方針施政的漢代帝王,但由於其重用酷吏,以嚴刑峻法對待百姓,僅以儒學裝點門面,未能維持兩者間的平衡,最終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災禍。

  宣帝的「霸王道雜之」正是在總結前代得失後形成的統治方略,他同時任用儒生和文法吏,但更注重提拔有經驗的循吏。宣帝特殊的成長經歷讓他十分瞭解民間疾苦,因此在施政時注意解決民生問題,避免了武帝朝放縱酷吏虐待百姓的弊端。


  「霸王道雜之」,從字面理解即「融合王道與霸道」,那何謂「王道」,何謂「霸道」呢?「王道」是春秋戰國時期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提出的主張。孔子目睹東周以降,王室衰微、禮崩樂壞的局面,追懷過去古聖先王的治世,認為執政者只有遵循「王道」的政治理想,方能開闢太平。

  「王道」必須建立在仁政之上,統治者要愛惜民力、復興禮樂,恰如《論語》中所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只用刑罰震懾百姓,而不以禮樂教化之,便談不上孔子心目中的「王道」。

  孔子的觀點到戰國時又得到孟子的發展。孟子將「王道」與「霸道」明確加以區分,認為「霸道」確實能令國家強盛起來,卻無法真正收服人心,只有「王道」才是實現統一、終結戰亂的必由之路,所謂「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孟子頗為理想化地認為,「王道」成功與否是不受國力強弱和國家大小左右的。

 與「王道」相反,「霸道」恰恰將國家強盛視為至高法則。春秋時,齊桓公依靠管仲輔佐,使得國力蒸蒸日上,尊王攘夷、存邢救衛,最終成為「五霸」之首。如果說,「富國強兵」在春秋時還僅是諸侯國的可選項的話,那麼,到了兼併戰爭愈趨殘酷的戰國時代,則成了一個生死存亡的大問題,當時以商鞅、韓非為代表的思想家,便將始於管仲的這套「富國強兵」之術加以理論化和系統化,形成了法家學派。

  法家對儒家推崇的「王道」「仁政」嗤之以鼻。韓非認為:「今世皆曰『尊主安國者,必以仁義智能』,而不知卑主危國者之必以仁義智能也。故有道之主,遠仁義,去智能,服之以法。」制定嚴格的法令比空口談仁義更有用,而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有力量去消滅別人,否則便只能坐以待斃,正如韓非所言:「力多則人朝,力寡則朝於人,故明君務力。」


  法家鼓吹的赤裸裸的「霸道」確實收到了相當的成效,戰國初期,商鞅在秦國開展「變法」,制定並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全面改革秦國的戶籍、土地、稅收制度,乃至計量單位、軍功爵位和行政區劃,把秦國打造成一台運轉不休的戰爭機器。最終,在秦王嬴政的手上,這台機器橫掃東方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帝國。


  可見,自春秋戰國以來,圍繞「王道」與「霸道」已形成兩種各有側重的統治思路,「王道」主張仁政、德政、以民為本,儒家是主要鼓吹者;而「霸道」則主張力政、兵戰、刑名法術,法家是主要鼓吹者。這兩種統治思路對於秦漢政治文化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引自:《歷史的榮耀:中央帝國的時運、鐵血與霸業》,歷史研習社,天地出版社,2020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商鞅恶法:驭民七术

 

商鞅恶法:驭民七术

 

一、弱民

 

《商君书》言“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又言:“政做民之所恶,民弱;政做民之所乐,民强”。

   弱民的根本手段是使民“朴”,本质是愚民,只有是广大人民蠢朴,让他们麻木不仁,人民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力量于君主对抗,只能任由统治阶级随意摆布,这样国家才会更好的治理,君主的地位才能更稳固。

 二、愚民

 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愚民的手段为文化专职,让百姓不会独立思考,整天行尸走肉,只能任由君主摆布。

 三、疲民

   商鞅规定,百姓耕作时,眼睛不能乱看,耳朵不能乱听,嘴巴不能乱说,要一门心思的埋头苦干。这样的场面让人不得不想起驴拉磨,主人家为了让驴提高效率,安心拉磨就会用黑布遮住驴的眼睛,用东西塞住它的耳朵。

四、辱民

  《商君书》记载:“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

    民无自尊自信,就会更加的尊重官员,为了奖商看淡生死为国家卖命。他还鼓励民众相互举报,使民众终日活在恐惧之中,才能不断的信任、依赖官员。

五、贫民

   让民众始终保持在温饱线徘徊,做到家中无余糧。

 《商君书》如实记载“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国富而贫治,重强。”

    商鞅认为,只有让民众一直保持没安全感,才能让百姓对君王的绝对依附,让民众一直感到外围国家侵犯的威胁,人民才能感觉到君主的温暖和伟大。才能死心塌地的为其卖命,没有二心,只有愚忠。

六、虐民

   商鞅认为,任用善良的人治理天下,会导致天下大乱,任用恶奸的人来治理善良的人,就会变的井然有序。

  《商君书》言:“以善治民,则民亲亲;以奸治民,则民亲制。

 七、壹民。

  法家认为工商业是国家的蛀虫,必须消灭。秦朝统一天下后,以暴力手段将工商直接没籍,冲充为奴隶。只允许一种人存在——耕战之民。战时用其死,安平尽其力。儒家认为各行各业相对平等:农夫赴时、百工制器、商贾趋利。

      正如梁启超所言,中国唯一领先世界的,是法家的防民之术。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 汉武帝至明清时期,都是以儒家哄天下,以法家治天下。五百多年法家思想的统治,孕育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奴性。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法家:要富國強兵,必須讓老百姓沉淪在辱、弱、貧、愚之中

 

1、把政府和人民對立

「民弱則國強,民強則國弱,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商君書.弱民》。

它認為國和民是敵人,國家要強大,就要打擊老百姓。

 

「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能勝強敵者,必先勝其民。」--《商君書.畫策》

一個強國為了征服敵國,首先要征服自己的人民。

 

「民勝其政,國弱,政勝其民,兵強。」--《商君書.說民》

統治者絕不能讓人民佔了上風,而必須把人民踩在腳下。

 

2、對人民要狠

「治主無忠臣,慈父無孝子。」--《商君書.畫策》

為了治民,絕不能心慈手軟。儒家:父慈子孝,法家:孝子是打出來的。

 

3、愚民

「民不貴學則愚」,「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民愚,則知可以王」。--《商君書.墾令》

為了聖明,絕不能讓百姓聰明起來。不能讓老百姓看書。老百姓什麼學問都沒有,只知道種田。如果大家都是笨的,我聰明,我就可以當王。

 

3、貧民

「農有餘食,則薄燕於歲。」--《商君書.弱民》

要弱民,包括讓老百姓一貧如流。當然,不能讓他們餓死,得有飯吃。除了吃飯,不應該有別的財產。如果農民有多餘的糧食,在耕作收成上就會不用心了。

 

「足民何可以為治。」--《韓非子.六反》

儒家:「百姓足,君孰與不足。」--《論語.顏淵》

儒家認為藏富於民,如果老百姓是富裕的,皇上怎麼會窮。韓非持相反意見。

  

「行間無所逃,遷徙無所入。行間之治,連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無所處,罷無所生。」--《商君書.畫策》

還要以十五年做嚴刑峻法,禁錮他們,並且使那些想擺脫禁錮的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執行嚴格的「戶口經濟」。

 

4、弱民

「利出一孔則國多物,出十孔則國少物。守一者治,守十者亂。治則強,亂則弱。強則物來,弱則物去。故國致物者強,去物者弱--《商君書.弱民》

朝廷的利祿出於一個渠道國家的物資就多,出於十個渠道國家的物資就少。堅守用一個渠道,國家就治理嚴整;堅守十個渠道的,國家就混亂。國家治理嚴整就強大,亂就弱。強就會出現物資聚集;弱物資就會流散。所以國家使物資聚集就強,使物資流散就弱

 

「民,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商君書.弱民》

人民地位卑弱就會崇尚爵位,怯弱就會尊敬官吏;貧窮就重視賞賜


「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民貧則力富,力富則淫,淫則有蝨--《商君書.弱民》

如果國君拋棄法度,放任人民為所欲為,那奸邪就多了,人民貧窮就會努力致富,致富就會放縱,放縱就會產生如蝨蟣一樣的弊端

老百姓都是賤骨頭,你隨了他們的願望,他們就會弄奸耍滑,讓他們富起來,他們就不知天高地厚,只有窮愁潦倒,他們才會賣力。

 

「政作民之所惡,民弱;政作民之所樂,民強。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民之所樂民強,民強而強之,兵重弱。民之所樂民強,民強而弱之,兵重強--《商君書.弱民》

政策建立人民所憎惡的東西,人民就弱;政策建立人民所喜歡的東西,人民就強。人民弱,國家就強;人民強,國家就弱。人民所喜歡的是人民強;如果人民強了,而政策又使他們更強,結果,兵力就弱而又弱了。人民所喜歡的是人民強;如果人民強了,而政策又使他們轉弱,結果,兵力就強而又強

背誦《國殤》

中美關稅戰開打,我也開始背誦屈原的《國殤》,《國殤》一開頭就描繪了大戰的激烈,慘酷,氣氛肅殺,楚軍將士視死如歸,令人敬佩。請DeepSeek寫了一首《滿江紅》。文尾所附是一首蘇聯軍樂《不朽的軍團》。 《滿江紅·讀國殤有作》 (DeepSeek作品) 刃卷雲崩,驚回首、旌旗半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