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流沙河講詩經》(周南·桃夭)

 


全詩分為三章,藉著對桃樹的花、果、葉子的描繪,把祝福和讚美之意,表達得既含蓄又到位。

1.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2.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3.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1、第一章是說這個漂亮的新娘會使家庭興旺發達:你看這棵生命力正旺的桃樹,容光煥發,滿樹紅花好像耀眼的火焰,預示著這位美麗的新娘,會讓她的夫家很快興盛起來—多開幾家公司,多多發財。「夭夭」是「少壯貌」;灼灼者,火焰之耀眼也;「華」就是花,因為「花」字出現得較晚,之前都是用「華」來表示。「之子」是「這個女子」。之者,此也;「子」在古代男女都適用。「于歸」就是出嫁。古人認為女子早晚要嫁到她夫家去,那邊才是她的歸宿,所以女子出嫁就叫「于歸」。宜者,適合也;這個「室家」就是「家室」,把詞序反過來,是為了押韻。

 

 2、剛才說了女子的漂亮,但是光說漂亮是不夠的,因為古代對婚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希望,就是傳宗接代。女子不但要漂亮,還要多生男娃娃。所以第二章就說桃樹的果實了:「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讀音fen1者,大也;「實」指桃子的果實。民間說「桃三李四杏八年」,桃樹是果樹中掛果最快的。這是祝福新娘,明年就生個胖娃娃。

 

3、說了花,說了果,最後一章又說葉子,實際就是這個婚禮主持人演說的吉祥話:「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我讀了這兩章,很佩服古人觀察事物的細緻程度,因為這首詩的描寫順序,完全符合桃樹的生長規律。各位朋友未必都能注意到:桃樹開花的時候,基本上還沒有葉子;桃花謝了以後,才開始出葉子、掛果子;要等到把桃子摘完以後,桃樹才會長出濃密的葉子。蓁蓁者,茂盛也。「其葉蓁蓁」就預示著這個媳婦會讓這戶人家人丁興旺,將來兒孫滿堂。「宜其家人」是為了和「其葉蓁蓁」押韻,便於吟誦。

 

〈桃夭〉這首詩很有創造性,它是中國第一首用桃花比喻美女的詩。後來唐代崔護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就是從這裡來的。還有杜甫寫的「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也是借鑒了這首詩的「灼灼其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背誦《國殤》

中美關稅戰開打,我也開始背誦屈原的《國殤》,《國殤》一開頭就描繪了大戰的激烈,慘酷,氣氛肅殺,楚軍將士視死如歸,令人敬佩。請DeepSeek寫了一首《滿江紅》。文尾所附是一首蘇聯軍樂《不朽的軍團》。 《滿江紅·讀國殤有作》 (DeepSeek作品) 刃卷雲崩,驚回首、旌旗半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