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法家:要富國強兵,必須讓老百姓沉淪在辱、弱、貧、愚之中

 

1、把政府和人民對立

「民弱則國強,民強則國弱,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商君書.弱民》。

它認為國和民是敵人,國家要強大,就要打擊老百姓。

 

「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能勝強敵者,必先勝其民。」--《商君書.畫策》

一個強國為了征服敵國,首先要征服自己的人民。

 

「民勝其政,國弱,政勝其民,兵強。」--《商君書.說民》

統治者絕不能讓人民佔了上風,而必須把人民踩在腳下。

 

2、對人民要狠

「治主無忠臣,慈父無孝子。」--《商君書.畫策》

為了治民,絕不能心慈手軟。儒家:父慈子孝,法家:孝子是打出來的。

 

3、愚民

「民不貴學則愚」,「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民愚,則知可以王」。--《商君書.墾令》

為了聖明,絕不能讓百姓聰明起來。不能讓老百姓看書。老百姓什麼學問都沒有,只知道種田。如果大家都是笨的,我聰明,我就可以當王。

 

3、貧民

「農有餘食,則薄燕於歲。」--《商君書.弱民》

要弱民,包括讓老百姓一貧如流。當然,不能讓他們餓死,得有飯吃。除了吃飯,不應該有別的財產。如果農民有多餘的糧食,在耕作收成上就會不用心了。

 

「足民何可以為治。」--《韓非子.六反》

儒家:「百姓足,君孰與不足。」--《論語.顏淵》

儒家認為藏富於民,如果老百姓是富裕的,皇上怎麼會窮。韓非持相反意見。

  

「行間無所逃,遷徙無所入。行間之治,連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無所處,罷無所生。」--《商君書.畫策》

還要以十五年做嚴刑峻法,禁錮他們,並且使那些想擺脫禁錮的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執行嚴格的「戶口經濟」。

 

4、弱民

「利出一孔則國多物,出十孔則國少物。守一者治,守十者亂。治則強,亂則弱。強則物來,弱則物去。故國致物者強,去物者弱--《商君書.弱民》

朝廷的利祿出於一個渠道國家的物資就多,出於十個渠道國家的物資就少。堅守用一個渠道,國家就治理嚴整;堅守十個渠道的,國家就混亂。國家治理嚴整就強大,亂就弱。強就會出現物資聚集;弱物資就會流散。所以國家使物資聚集就強,使物資流散就弱

 

「民,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商君書.弱民》

人民地位卑弱就會崇尚爵位,怯弱就會尊敬官吏;貧窮就重視賞賜


「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民貧則力富,力富則淫,淫則有蝨--《商君書.弱民》

如果國君拋棄法度,放任人民為所欲為,那奸邪就多了,人民貧窮就會努力致富,致富就會放縱,放縱就會產生如蝨蟣一樣的弊端

老百姓都是賤骨頭,你隨了他們的願望,他們就會弄奸耍滑,讓他們富起來,他們就不知天高地厚,只有窮愁潦倒,他們才會賣力。

 

「政作民之所惡,民弱;政作民之所樂,民強。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民之所樂民強,民強而強之,兵重弱。民之所樂民強,民強而弱之,兵重強--《商君書.弱民》

政策建立人民所憎惡的東西,人民就弱;政策建立人民所喜歡的東西,人民就強。人民弱,國家就強;人民強,國家就弱。人民所喜歡的是人民強;如果人民強了,而政策又使他們更強,結果,兵力就弱而又弱了。人民所喜歡的是人民強;如果人民強了,而政策又使他們轉弱,結果,兵力就強而又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背誦《國殤》

中美關稅戰開打,我也開始背誦屈原的《國殤》,《國殤》一開頭就描繪了大戰的激烈,慘酷,氣氛肅殺,楚軍將士視死如歸,令人敬佩。請DeepSeek寫了一首《滿江紅》。文尾所附是一首蘇聯軍樂《不朽的軍團》。 《滿江紅·讀國殤有作》 (DeepSeek作品) 刃卷雲崩,驚回首、旌旗半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