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成为好作家 要学会精读和目的性阅读

 成为好作家   要学会精读和目的性阅读

 

  有一句话说:“阅读,改变人生的厚度与宽度。”意思很简单,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我们的视野会更加广阔,见识会更加深刻。而这些,最终都会帮助到作者的写作。

 

  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作家,无一例外都是高明的、独特的阅读者。像余华对鲁迅的解读、昆德拉对陀思妥耶夫斯作品里复调的论述、博尔赫斯对托尔斯泰的推崇、张爱玲对《红楼梦》的解读、马尔克斯在胡安·鲁尔福的长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里发现时间的秘密,然后写出了“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个著名的开头。

 

  阅读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1.文本细读

 

阅读经典的最大好处就是,它们从来不会让你失望,而且会随着阅读的增长,会有着不同的收获。 一本书、一篇文章反反复覆地阅读,这就是文本精读。在阅读之中,文本精读是一个看似粗笨,却又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一本长篇小说,我们通过文本精读,可以梳理人物关系、小说布局、写作技巧等。 这样会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们通过精读文本,发现每本书的价值,并学以致用。

 

  2.目的性阅读

 

  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需要学会有目的性的广泛阅读。例如,历史是一门博大的学科,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我们能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俗、政治制度、文化、语言等。这对作家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以托尔金的《魔戒》为例,他所创造的中土世界涉及大量的历史、宗教方面的知识。

 

大家可以跟随自己的内心,跟随自己的阅读趣味去读。喜欢推理的,最好能把福尔摩斯、阿加莎、松元清张、奎因、东野圭吾等名家的书都读了;喜欢武侠的,金古梁温四大家不能不读。

 

  当然,也有一些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有一个小技巧,跟着你喜欢的作家阅读谱系去阅读,基本不会让人失望。著名作家毛姆曾有过一个读书计划,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有书陪伴的日常:「早晨开始工作前,我总是读一会儿科学或者哲学方面的著作,因为读这类书需要头脑清醒、思想集中,这有助于我一天的工作。等工作做完后,我觉得很轻松,就不想再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了,这时我便读历史、散文、评论或者传记;晚上,我看小说。此外,我手边总有一本诗集,兴之所至就读上一段,而在我床头,则放着一本既可以随便从哪里开始读、又可以随便读到哪里都能放得下的书。」

(摘自:蔡骏24堂写作课 / 蔡骏着.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

#文学 #写作

柏拉图:洞窟与阴影外的真实

 

柏拉图:洞窟与阴影外的真实

 

  苏格拉底是很不寻常的哲学家,他拒绝写下任何东西。对他来说,讲话远比写作好得多。面对文字,你无法回嘴;在你不了解文字意义的时候,它们也无法做任何解释。而在对话之中,我们可以同时考虑说话的对象是哪种人;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说明方式,好让对方能够理解讯息。苏格拉底门下高徒柏拉图写下了苏格拉底与他质问的对象之间的一连串对话。这些文章被称为柏拉图对话录。

 

  大多数人相信出自柏拉图、而非苏格拉底的其中一个理念是:世界完全不是它表面上那个样子。表象与现实之间有显着的差异。我们大多数人都误把表象当成现实。我们自以为了解,其实不然。柏拉图相信只有哲学家了解世界真正的样子。他们透过思考而非仰赖感官,来发现现实的本质。

 

  为了说明这个论点,柏拉图描述了一座洞窟。在那个想象中的洞窟里,有些人被锁链束缚住,面对一堵墙。他们可以看见前方有闪动的阴影,相信那就是实物,但其实不是。他们看见的,是他们背后的火堆前举起的一样物体所投射出的阴影。这些人一辈子都认为投射在墙上的阴影就是真实世界。然后他们之中有一个人挣脱了锁链,转身面对火堆。起初他目光蒙眬,但接着他开始看出自己身在何处。他跌跌撞撞走出洞窟,终于能够看见太阳了。在他回到洞窟里的时候,他告诉其他人关于外界的事,却没有人相信他。这个赢得自由身的人就像哲学家,他看到表象以外的事物。普通人对于现实没什么概念因为他们满足于注视就在他们面前的东西,而不是对此做更深入的思考。不过表象是会骗人的。他们见到的是影子,不是现实。

 

  洞窟的故事跟后来所谓的「柏拉图理型论」有关。要了解这个理论,最轻松的办法是举个例子。想想你这辈子见识过的所有圆圈,当中有任何一个是正圆吗?没有。没有一个是彻底完美的。正圆的圆周上每一点跟圆心之间的距离都完全一样,而现实中的圆从来不是如此。不过在我用到「正圆」这个词的时候,你还是明白我在说什么。所以正圆是什么?柏拉图会说,正圆的概念是一个圆的「理型」。如果你想了解一个圆是什么,你应该聚焦在圆的理型上,而不是你能画出来、并且透过视觉感官经验到的实际的圆,那些实际的圆在某方面都是不完美的。同样地,柏拉图也认为,如果你想了解善是什么,那你就必须专注于善的理型,而不是你见证到的特定善行实例。

(参考:《哲学的40堂公开课》, 作者:奈杰尔沃伯顿(Nigel Warburton),出版者:漫游者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希腊哲学 #哲学名人

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

学诗推荐书单和阅读顺序

 

学诗推荐书单和阅读顺序

  • 书单阅读分类推荐

1、教科书类:

《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王力;

《诗词格律》,中华书局,王力;

《词曲研究》,岳麓书社,卢前;

《赋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曹明纲;

《八股文概说》,中华书局,王铠符;

《中国新诗韵律论节奏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许霆;

《诗界革命-中国现代新诗的萌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胡峰


2、习题书类

《诗经注析》,中华书局,程俊英、蒋见元;

《乐府诗集》,中华书局,郭茂倩;

《历代辞赋鉴赏辞典》,商务印书局,霍旭东;


3、工具书类:

《白香词谱》,上海古籍出版社,舒梦兰


5、课外读物类:

《徐志摩全集》、《林徽因诗集》、《苏曼殊全集》、《唐诗三百首》等


  • 书单阅读顺序推荐:

1、诗词美感的初步接触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类的,在最开始,可读可不读;因为真感兴趣的话,能背诵中小学语文课上的古诗词就够了,其他读再多也没什么用。

新诗、白话诗、现代诗等,一概别读!不准读!容易被带偏的!目前大部分人就是在这里走歪了,无格律派的那大堆所谓诗人就是在这里走歪的。

推荐读《苏曼殊全集》中的诗,原因:简单直白却文雅唯美,读得懂,读得美。这种诗风很适合现代人写古诗词。

2、诗词基础的技巧夯实

先看《古代汉语》,一共四册,古诗词不是孤立的,你需要先大概了解古诗词周边的情况,古代汉语的字词语法及其他古代文体等等;

再看《诗词格律》(对词特别感兴趣的话,可再看词曲研究),开始真正学习诗词的格律要求,这是诗词的基础,懂了这个,你才算入门。

3、诗词知识的拓展学习

也有很多人止步于上面那个阶段,没有走过这一步,所以才会有格律至上论。因为他们不知道,抒情、叙事、达意、言志,才是古人文学创造的根本目的

古诗词不是古代唯一的文体,也不是最重要的文体。所以,你得了解古代人在写什么,那些文体又是什么样子的,乃至干什么用的。

《赋学概论》、《八股文概论》可以学起来了,从先秦楚辞,到汉代大赋,到六朝骈文,到唐宋律赋,到明清八股。看完这两本,不说你完全能掌握并熟练应用这些古代的文体,但是对你的古诗词写作能力和技巧的掌握,会有很大提升。

4、诗词写作的能力培养

到前面第三步为止,你已经拥有初步的诗词美感的初步印象,以及诗词格式和技巧上的基础掌握。现在开始,可以做题了。也就是可以动手写诗词了。

同步建议读的是《诗经注析》《乐府诗集》《历代辞赋鉴赏辞典》,此时,不建议读全唐诗全宋词乃至所有的个人诗集。

诗词首先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是属于生活的,而不是属于文人的。读《诗经》《乐府》,你更容易学会和习惯从生活中去寻找诗感并开始创作。而直接大量去看古代文人写的诗,容易养成矫揉造作的风格,不少人是在这里走歪的。

《历代辞赋鉴赏辞典》这书不容易看,但有力气的话,我还是建议看看。原因和《诗经》《乐府》不同,因为这书里有大量的词藻可以让你储备。如果说情感是方向,格律是技巧,那么词藻就是你的子弹。

5、诗词现状的认知掌握

这个时候,你可以开始了解新诗、近代诗、白话诗了。但还是别急着去读诗作。

先看《诗界革命-中国现代新诗的萌蘖》,你得知道为什么有新诗的出现,然后你才会知道他的使命,然后才能对新诗有更清晰的认识。

再看《中国新诗韵律论节奏论》,此时,同步对比着读新月派徐志摩、闻一多、林徽因的诗,以及冯至的诗、林庚的诗。

至此,你才会对中国诗词的现代社会,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才会对古诗词和新诗双轨并行的现状的有很好的认知。

  • 结论

终于,你按以上顺序把这些书读完了。

你终于可以自豪的说:“我读过几年的书,也认识几个字,能写点还看得过去的句子。”

编辑于 2020-05-07 18:27

背誦《國殤》

中美關稅戰開打,我也開始背誦屈原的《國殤》,《國殤》一開頭就描繪了大戰的激烈,慘酷,氣氛肅殺,楚軍將士視死如歸,令人敬佩。請DeepSeek寫了一首《滿江紅》。文尾所附是一首蘇聯軍樂《不朽的軍團》。 《滿江紅·讀國殤有作》 (DeepSeek作品) 刃卷雲崩,驚回首、旌旗半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