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动乱不断 士族是最大推手
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郡县制度,终结了贵族政治,对社会实现了强有力的控制。在秦代和汉代前期,皇权通过官僚系统如臂使指地直达社会基层。但是皇权的控制力不久就遇到了地方豪强大族的重大挑战。到了汉帝国中后期,一个重大的制度漏洞导致地方势力死灰复燃,一部分民众从政府的控制下逃离,被豪强大族控制。这样,中央的力量大为削弱,最终导致三国分立。整个社会也进入“士族时代”,也就是“半贵族社会”。这个漏洞是什么呢?就是官吏选拔机制。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长期使用科举制来选拔官员。但是科举制直到隋代才发明,从汉到隋,中国主要用什么办法来选拔人才呢?用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发明的“荐举制”,即地方官推荐地方上的人才给朝廷。
推荐人才的标准是德行,重视道德品质,所以“荐举制”又叫“举孝廉”,荐举孝顺和廉洁的人。这个制度看起来很好,提倡以德治国,但因为没有可量化的标准,“荐举”很快就被随意操纵,演变成巨大的腐败漏洞。举孝廉,使地方上的望族成为向朝堂输送「人才」的主力。他们入仕之后,便会对家族或者与之有关的家族做出回报。时间久了,这些家族便霸占了进仕之途,而这些家族就是后来的世家大族。
与此同时,从汉代起,官员还有免税免役的特权。很多人会主动把自己的土地“投献”给官员们,主动跑到官员家里成为“徒附”,因为交给他们的租子要少于交给官府的赋税劳役的负担。这两个因素一结合,世家大族就形成了。
各大家族世代为官,几百年兴旺不衰,来投奔的人不断增多。为了抵抗政府来追查逃亡人口,这些大田庄往往还拥有自己的武装, 东汉墓葬普遍出土的陶制庄宅模型,许多都有碉楼、高墙等防卫设施,“警设守备”,成为地方武装集团。东汉末年,有的豪族武装甚至“阻兵守界”,拒绝郡级机关委派的地方官员入境。这个非常厉害。这样一来,老百姓就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慢慢变成了地方大户的控制之下,中央政府就收不上税了,中央权力自然大为衰弱。
当中央不能控制地方的时候,国家自然分裂了,于是进入三国时代,接下来又是两晋南北朝漫长的分裂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参考:张宏杰《简读中国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