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

莫言《生死疲勞》筆記 (1-20章)

 


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一章 受酷刑喊冤閻羅殿 遭欺瞞轉世白蹄驢

我自信平生沒有幹過虧心事。可是——我尖厲地嘶叫著——像我這樣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正直的人,一個大好人,竟被他們五花大綁著,推到橋頭上,槍斃了!……【這是階級鬥爭,與你善不善良無關。】

世界上許多人該死,但卻不死;許多人不該死,偏偏死了。【閻王講的,他管不了世間的事,也很無奈】

只是人間的顏料,永遠也畫不出他們這般高貴而純粹的藍臉。

你少囉嗦吧,這是政策。

天哪!想不到讀過私塾、識字解文、堂堂的鄉紳西門鬧,竟成了一匹四蹄雪白、嘴巴粉嫩的小驢子。


第二章 西門鬧行善救藍臉 白迎春多情撫驢孤

 白氏是大戶人家的女兒,知書達理,身體嬌弱,雙乳猶如兩個甜梨,下體也頗有韻致,炕上的活兒也可我心意,美中不足的是嫁過來數年尚未生育。

黃瞳啊黃瞳,就衝著我跟你爹多少年的交情,你也不該用土槍崩了我啊。我自然知道你是聽人之命,但你完全可以對準我的胸膛開槍,給我留下個囫圇屍身啊!你這忘恩負義的雜種啊!

一個地主,如果對狗屎沒有感情,算不上個好地主。【地主也是勤勞發家的】

我看到了很大的太陽,很藍的天,很白的鴿子在天上飛翔。


第三章 洪泰岳動怒斥倔戶 西門驢闖禍啃樹皮

西門鬧冤屈的靈魂,像熾熱的岩漿,在驢的軀殼內奔突;驢的習性和愛好,也難以壓抑地蓬勃生長。

不砍倒你這棵大樹,高密東北鄉的土改就無法繼續。【每個鄉都要拉典型】

人走時運馬走膘,兔子落運遭老鷹。

石頭蛋子醃鹹菜,油鹽不進。

讓我的心陡地軟了,讓我的屌猛地硬了。

何不忘卻身前事,做一頭快樂的驢子度晨昏。【現在是何不忘卻世間事,做頭快樂的驢子度晨昏】


第五章 掘財寶白氏受審 鬧廳堂公驢跳牆


洪泰岳笑著說:能認識到這一點就很好,我洪泰岳,的確是下三濫,如果不是共產黨,我只怕要把那塊牛胯骨敲到死。


第六章 柔情繾綣成佳偶   智勇雙全鬥惡狼


 深秋時分,蘆葦蒼黃,白露為霜,流螢在枯草中飛行,碧綠的磷火,在前方,貼著地皮,閃爍跳躍。

自從我托生為驢後,一直心中鬱悶,見到你後,才知道,哪怕是卑賤如驢,但只要有了愛情,生活也會幸福無比。


第八章 西門驢痛失一卵   龐英雄光臨大院


 進入八十年代後,官員們為了多當幾年官或是為了當更大的官,都把年齡往小裡改,都把學歷往高裡填。

他一張乾巴小臉,兩隻三角眼,眼下垂著兩個肉泡,門牙間開了一條寬縫,說話間不時有水泡泡從縫裡飛出。

那年代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真好。


第十一章 英雄相助裝義蹄   饑民殘殺分驢屍

起初,人們側目觀看這對古怪的勞動搭檔,許多人掩口竊笑,但到了後來,就笑不出來了。


第十三章 勸入社說客盈門   鬧單干貴人相助

扒著眼照鏡子自找難看。


第十四章 西門牛怒頂吳秋香   洪泰岳喜誇藍金龍

我這哥,慣常悶著頭不吭聲,但沒想到講起大話來竟是「博山的瓷盆——成套成套的」。


第十五章 河灘牧牛兄弟打鬥   塵緣未斷左右為難

春天就這樣來了,萬物復甦了,交配的季節即將開始了。


第十六章 妙齡女思春芳心動   西門牛耕田顯威風

一進院子就感到月光比方才更加明亮,似乎是一些絲綢般的物體在空中飄動著,潔白,光滑,涼爽,似乎可以一把把地撕扯下來披在身上或是團弄團弄塞到嘴巴裡。
 

運動就是演戲,運動就有熱鬧看,運動就鑼鼓喧天,彩旗飛舞,標語上牆,社員白天勞動,晚上開大會。

「我只是希望你心裡有點熱乎氣兒,不要讓自己的心冷成一塊鐵。」

【黨性壓到人性和親情。文革時告母親反黨,導致母親被槍斃的那人估計也是這種心態。】

 你們不鏟,那是你們的問題,但如果你們的牛,包括你們,一旦踩了公家的地,不管有意還是無意,我絕不客氣!


第十七章 雁落人亡牛瘋狂   狂言妄語即文章

 
橫操千女如卷席。


第十九章 金龍排戲迎新年   藍臉寧死守舊志

 
半邊臉燦爛半邊臉陰暗,
 

我哥眼淚汪汪,不知是被像章上毛主席的慈祥笑容感動,還是被小常的深情厚誼感動。我哥捧著像章,讓在場的人們瞻仰。氣氛很神聖很莊嚴。

田大媽有四句唱詞:窮不幫窮誰幫窮,兩個苦瓜一根籐,幫助姑娘脫風險,逃出虎口奔前程。

 
雖說是自願入社,但如果有人不自願入社,就證明公社還不夠紅。為了證明公社夠紅,就要把堅持單幹的人說成是階級敵人。所以上面的政策落實到下面,往往會層層加碼。

 單干戶比地主富農還要反動。
【最先可是毛主席講的自願入社,最後卻成了一入社就是反對毛主席。】

 與人民公社對抗就是與社會主義對抗,與社會主義對抗就是與共產黨對抗,與共產黨對抗就是與毛主席對抗,與毛主席對抗就是死路一條!

你如果繼續跟著爹單干,只怕連個老婆也找不到,那些瘸腿瞎眼的,也不願嫁給一個單干戶。

其實從一開始我就不是那麼堅定,我跟爹單干是圖熱鬧。現在,更大的、更高級的熱鬧在召喚我。

爹平靜地說:「是沒有什麼意義了,我就是想圖個清靜,想自己做自己的主,不願意被別人管著!」
 

您望望高密縣,望望山東省,望望除了台灣之外的全國二十九個省、市、自治區,全國山河一片紅了,只有咱西門屯有一個黑點,這個黑點就是你!」


第二十章 藍解放叛爹入社   西門牛殺身成仁

 
我的滋潤的、猶如淡紫色苜蓿花瓣的西門牛之鼻啊,

  

我看到,我爹扔掉了橛頭,趴在地上,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臉也紮在了泥土裡,渾身抖著,猶如瘧疾發作。我知道我爹與牛忍受著同樣的酷刑。

 
一條體無完膚的牛能夠站起來行走是個奇跡。是一種偉大的信念支撐著你,是精神在行走,是理念在行走。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海内外最早的孙中山研究

  海内外最早的孙中山研究
            早期研究孙中山的基本上是孙中山的外国友人。1896年,孙中山伦敦蒙难获释后,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就将孙中山的自传编入《中国人名词典》之中,这可以说是孙中山最早写入史册了。另外,在孙中山生前就有一些介绍其革命思想和活动的文章和小册子。 如最早介绍孙中山的革命事迹的《三十三年落花梦》(或名为《三十三年之梦》,白浪庵滔天著,东京国光书房1902年8月日文版),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好友宫崎寅藏所著。宫崎寅藏(1871—1922),本名宫崎虎藏,通称寅藏,别号白浪庵滔天,日本熊本县人。1897年8月宫崎寅藏来华与孙中山见面并成为知交,一直协助孙中山进行反清革命,是同盟会成员,并创办报刊撰文介绍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与事迹。1903年,国人章士钊又将宫崎寅藏这本《三十三年落花梦》摘编译录而成《孙逸仙》(黄中黄译录,荡虏丛书之一,上海1903版),作进一步介绍和评论孙中山,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孙中山的书。一般认为章士钊这本《孙逸仙》译录在改变孙中山在当时国内外的“流寇”、“匪党”形象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自《孙逸仙》1903年刊行后,一般人对孙中山先生才有认识,观感也为之大变。尤其是孙中山的“革命”话语一经此书的刊布,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其影响力与同一年刊行的邹容《革命军》一书是同等重要的。大部分的革命者也通过此书认识了孙中山,认同了孙中山是中国最早发动民族民主革命的“异乎寻常之士”。
  最早出版孙中山传记的是美国人林百克所著的《孙逸仙传记》,上海三民公司1926年出版,由徐植仁译为中译本。林百克(1871—1939),曾在菲律宾任美国法官,后从事律师业务,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影响,辞去审判官职务,追随孙中山,担任孙中山的法律顾问。1919年,林百克为真实地反映伟人孙中山光辉一生,开始从事英文《孙逸仙传记》的撰写工作。这是一本由孙中山口述,经林百克笔录,又从各方精心研究而写成的书,包括了孙中山幼年的事迹,倡始革命的动机,以及许多的革命言行、事迹等方面,内容极为丰富,是当时最为详尽的孙中山传记。其次是英国人康德黎、琼斯著,郑启中、陈鹤侣译的《孙逸仙与新中国》(Sun Yat-Sen and the Awakening of China,上海民智书局1930年出版)。康德黎(1851—1926),英国阿尔伯丁大学毕业,曾为伦敦外科名医。1885—1896年任香港西医书院教务长,在该院执教将近十年,为中国培养不少西医人才。孙中山先生即为其得意学生之一。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时,遭清使馆绑架,康德黎全力营救,终于使孙中山安全脱险,从此两人关系益加密切。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康德黎大喜过望,特着笔写下了《孙逸仙与新中国》,称誉孙中山的伟大人格及其领导中国革命的目的,建设新中国的步骤等,最早是发表在英国伦敦皇家热带医药卫生协会创办的《热带医学评论杂志》上的。
  从1920年孙中山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以后,俄国知识分子也开始注意到这位中国革命领导人孙中山。1924年,维连斯基、西比力亚可夫撰写了《孙逸仙:中国革命的父亲》一书,这是国外出版的又一本比较大的孙中山传记。作者在此书中认为,孙中山是辛亥革命主要推动力。“有的时候孙氏好像是整个中国革命过程中唯一的源泉”。他认为孙中山接受了西方的教育,但他没失去中国文化的联系。
  而我国最早作学术研究并为孙中山撰写传记的,而不是作革命宣传的,是清华的学子施滉。施滉(1900—1934),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人,曾任清华学生会会长,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1924年7月,施滉赴美学习。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东方学硕士学位时撰写的论文就是《孙中山评传》。这是施滉在孙中山逝世3周年时完成的孙中山传记,但由于各种原因该书未能公开出版,以致这本评传在斯坦福大学档案中埋藏了近70年之久,直至1996年才被云南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
  孙中山逝世后,中国国民党尊奉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他的三民主义思想被指定为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指导思想,出版了大量孙中山的文集、传记、翰墨、资料、回忆录和阐释三民主义的文章、著作,还将三民主义编入大、中、小学校教材。此后,有关孙中山的学术研究也逐步得到开展,“孙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门显学,其研究至集部可称浩如烟海,至典籍可谓汗牛充栋。来源:团结报

孙中山英国伦敦蒙难的历史往事

孙中山英国伦敦蒙难的历史往事

 

孙中山既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又是卓越的革命实践家。为了实现中国的自由、独立和富强,他不辞辛劳,奔走颠簸,几乎跑遍整个世界。在孙中山致力于革命的40年当中,约有一半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从南洋群岛到欧美大陆,从檀香山、横滨、东京到纽约、伦敦、巴黎……到处都留下他的足迹。有人已作过统计,孙中山先后在14个国家和地区旅行、活动和生活过,一生四次横渡太平洋,四次横渡印度洋,六次横渡大西洋,七次到檀香山,四次到美国,四次到英法、六次到越南,九次到新加坡,四次到马来西亚,两次到泰国,15次到日本……总计航海达到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五圈。其中的英国伦敦蒙难,就是孙中山在海外奔走颠簸中的一次惊险离奇遭遇。
1895年兴中会组织的广州起义失败后,满清政府把孙中山看作心腹大患,以1000两花银作为重赏通缉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孙中山十分镇定地把没有被捕的革命党人遣散完毕后离开广州。
满清政府随即派出大批暗探跟踪追捕,并通报所有驻外使馆,密令他们相机缉拿孙中山。据史料记载,满清政府给驻英使馆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捉拿孙中山,死活不论
    1896年,孙中山来到英国伦敦。他满怀激情,远涉重洋,考察欧美各国的社会、经济,寻求救国真理。101日,孙中山到达伦敦后,受到他在香港学医时的老师詹姆斯·康德黎一家的热情接待,并被安排在康德黎寓所附近的葛兰旅馆住宿。孙中山几乎每天都要到康德黎家里造访。
1011曰,一个晴朗的星期日上午,孙中山照例从旅馆出来徒步到康德黎家去。途中,三个中国人故作友好姿态向孙中山攀认同乡,并且邀请孙中山去他们的寓所抽支烟,聊聊天。孙中山一再婉言谢绝,但这三个家伙死死缠住不放,当走到伦敦西一区波德兰街49号清政府驻英公使馆门口时,孙中山被他们强行挟持推进使馆内。
孙中山被囚禁在公使馆三楼一间窗上装有铁栅栏的小屋里,门上上了几道锁,日夜都有人看守,完全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成功诱捕孙中山后,公使馆根据满清政府的密电,花了7000英镑的高价租了一条两千吨的轮船,还造了一个大木箱,计划在几天后把孙中山装在木箱内秘密押解回国处死。
据史料记载,当时掌握公使馆大权的英籍参赞哈利德·马凯尼对孙中山威迫利诱,企图从他那里了解其他革命党人的行踪。但是,身陷囹圄的孙中山大义凛然,临危不惧,严词拒绝了使馆的一切要求,使他们的阴谋诡计一一破产。
在被囚禁期间,孙中山曾想方设法与外界联系,把自己被绑架的消息通知康德黎,以便请他帮助设法营救。孙中山写过许多条子,裹以硬币从窗口投到邻舍。可惜这些呼救纸条未被及时拾取,后被公使馆发觉,从此便把窗口也被封了起来,看守更加严密。
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幸亏在公使馆工作的英籍仆人柯尔的热心帮助,才把孙中山被囚禁的消息才辗转送到康德黎那里。
按照英国当时的法律,未经英国政府的许可,外国使馆是不能任意抓捕人的。1017日深夜,康德黎得知孙中山被囚禁在中国公使馆的消息后,立即奔走营救。
康德黎同孙中山另一位曾在香港西医书院任教务长的英国好友孟生博士展开了紧张的营救活动。他们一面到英国外交部和警察当局交涉,一面向报界披露清公使馆绑架孙中山的阴谋事实,以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为防止满清使馆提前行动,康德黎还雇了私人侦探,密切注视使馆的一举一动。1022日英国《地球报》以《惊人的消息——反叛者在伦敦被绑架》为题,首先披露了孙中山被满清使馆抓捕这一事实。接着,伦敦其他各报纷纷转载,此事立即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引起了伦敦舆论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许多同情中国革命的伦敦市民聚集在驻英公使馆门口,高呼释放孙逸仙!”的口号。在舆论和公众压力下,英国外交部不得不出面与满清使馆交涉。
1027上午,满清使馆迫于各种压力不得已释放被非法囚禁了12天的孙中山。当孙中山从使馆出来时,聚集在街上的人群热情向他挥手致意,祝贺他获得自由。
许多英国人致信孙中山表示祝贺,有一个名叫穆克伦的英国士兵甚至追随孙中山参加了后来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多次接见记者或投函伦敦报纸,揭露和控诉清政府绑架的卑鄙阴谋,并对英国朋友的同情和支援表示衷心感谢。
伦敦蒙难没有吓倒孙中山,反而激起他更加积极斗争的热情。在被释放的第二天,他在《致伦敦各报主笔函》中坚定地表示:我对立宪政府和文明国民意义的认识和感受愈加坚定,促使我更积极地投身于我那可爱而受压迫之祖国的进步、教育和文明事业。随后在英国的一次谈话中,孙中山更明确宣称: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善,也决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人民的起义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伦敦蒙难之后,孙中山的名声大振。当时的报纸称孙中山为汉族中之杰出者历史中之重大人物。在香港出版的《德臣西报》,一年前还把广州起义失败归咎于领导人,主张今后中国的任何革命举动都要由西方来指导,而现在却发现,孙中山是土生土长而又无愧于自己民族事业的领袖,是唯一把对形势的充分了解和不顾一切的勇气结合起来的入。孙中山从事的革命事业,由此得到更多外国朋友和海外侨胞的同情和支持。
孙中山在次年写的《伦敦蒙难记》中说:予之知有政治生涯,实始于是年;予之以奔走国事,而使姓名喧腾于英国之口,实始于是地。
孙中山脱险后,不顾满清使馆雇佣的侦探日夜监视,继续在伦敦居留了近一年。他经常到大英博物院等处博览群书,潜心研读,进一步接触了政治、外交、法律、经济等方面的资产阶级理论著作,并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探索寻求救国之道。孙中山还察看贫民窟,学习有关工会罢工和社会立法等方面的知识,并与旅英的俄国爱国者交换对两国革命的看法。
有研究资料分析,孙中山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对他的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孙中山后来在谈到这点时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以实行考察其政治风俗,并结交其朝野豪贤。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当年被囚禁的地方,今天已成为参观缅怀孙中山革命活动的纪念地。1933年,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将这间囚室辟为孙中山先生伦敦蒙难纪念室,陈列有关孙中山活动的文物。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大使馆重建使馆大楼时,又特地将该纪念室修茸一新。纪念室内的红色绒毯上,放置着孙中山和他的老师康德黎的半身铜像。

薛锋的博客

背誦《國殤》

中美關稅戰開打,我也開始背誦屈原的《國殤》,《國殤》一開頭就描繪了大戰的激烈,慘酷,氣氛肅殺,楚軍將士視死如歸,令人敬佩。請DeepSeek寫了一首《滿江紅》。文尾所附是一首蘇聯軍樂《不朽的軍團》。 《滿江紅·讀國殤有作》 (DeepSeek作品) 刃卷雲崩,驚回首、旌旗半仆。 ...